“劉軍伍在中心鉆壽命提升試驗中將中心鉆平均壽命提高了10倍!” 研發部部長李科陽在生產會中說出這段話時,與會人員都被震撼了,不過結合劉工日常工作所付出的努力大家也就釋然了。
劉軍伍,從2017年9月加入到鍛造公司研發部,主要負責U401機加線和曲軸質量中心孔機加工藝工作。他在U401機加線工作時發現,四臺雙主軸數控車床上的U401零件和神龍MB6齒盤零件雖然都有夾具實物,但無相應夾具圖紙,僅僅只能保證現有生產,存在著無夾具備件更換的風險,且無法實現產品工藝路線調整。為改變這種現狀,他主動請纓,克服資料不全等困難,扎根現場,從零開始,通過現場測繪、做筆記,畫示意圖多達60余頁。為了保證關鍵尺寸的準確性,他通過三坐標、輪廓儀、手工測繪、電腦模擬相結合的方法,從多個角度驗證,確定夾具關鍵件的基準和精度,摸索出關鍵件與安裝設備之間的配合關系、四臺數控車床的機床工作行程、夾爪(漲胎)的工作范圍與機械手之間的配合關系,氣檢防錯的工作原理和氣路走向原理。
大量基礎工作的積累, 2017年12月, 劉工負責的U401前嚙合錐環在2#機上的一整套夾具圖紙設計工作終于完成了。該夾具在2018年2月底完成調試,成功解決了兩臺設備負荷不均的問題。在負責中心孔過程中,他改變了X7四缸曲軸需要占用兩條生產線的現狀,并在2018年2月初成功實現X7四缸曲軸的單線生產。
工作中他不斷創新思路并將成果分享,將多年手工填寫的工位器具記錄本轉換成電子版本,改變了工位器具無法在部內服務器上閱覽及服務器上編號的現狀;主動承擔49廠新曲軸存放架及DDI凸輪軸工位器具設計,U401后副高(低)檔錐環的外螺紋檢具設計,實現了在線檢測螺紋深度及工藝參數提前調整的可能性,減少了送檢的時間及廢品和不良品的產生。
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不平凡的價值。劉工用其自身的個人魅力影響著身邊的人。在研發部,每個工作崗位上也都不乏像劉工這樣的人——康明斯13L曲軸單只節材6.4Kg的鄧富敏、連桿切邊凹模壽命提升至10000件的楊大征、快速實現5個零件機鍛轉快鍛的吳建彬、進行材料試驗,提升 EB2曲軸模具壽命45%的薛瑤……價值的創造來源于每一個人的共同努力,研發人時刻秉持“團隊協同,和諧共贏”的精神攜手共進。他們不斷創新,尋求突破,為鍛造新技術發展開創新天地;他們不畏艱難,敢于奉獻,在提升自我價值的同時也為公司的發展而不斷努力。
正因為有這樣一群敢于創新,敢于突破的人在其崗位上兢兢業業,默默奉獻,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,鍛造公司的明天一定會越來越好!(研發部 趙文)
(圖為 研發部工藝員劉軍伍正在現場調試工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