向奮斗者致敬
40年改革開放,40年風雨同舟,40年披荊斬棘,40年砥礪奮進…….40年來中國人民始終堅持改革開放,從未放棄理想信念,堅持用行動推動改革發展,用奮斗書寫歷史傳奇,用汗水、勤奮、智慧、勇氣鑄就一幕幕盛世篇章。
以前,總聽起父輩們講述改革開放前的苦日子,缺吃少穿、忍饑挨餓已經成為了那個時代的代名詞。在改革開放40年來,我黨始終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,持續推進各項便民、惠民、利民舉措,使老有所養、幼有所依;堅持打贏脫貧攻堅戰,解放思想,實事求是,以實際行動謀求創新型發展,不斷改善人民生活、增進人民福祉。
艱難困苦,玉汝于成。在前進道路上探索未知的同時,必然要付出大無畏的精神,從西氣東輸、南水北調到高鐵飛馳、巨輪遠航,一項項基礎設施的完善是中國走向現代化強國的標志,40年滄桑巨變,是中華民族從站起來、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最美詮釋。在改革開放40年來,我黨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,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,支持改革技術創新,注重人才培養,順應歷史潮流,用實力夯實技術基礎,助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。
“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、喊得來的,而是拼出來、干出來的”,我們作為承前啟后的一代人,要時刻以傳承為己任,在享受這份光榮的同時,更要肩負起責任。不忘初心,牢記使命,努力前行,用青年之力助推改革發展,不斷提升和改善自我,以實際行動為改革貢獻自己的力量。(研發部 翟文琪)
我為改革開放點個贊
1978年12月18日,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,會議糾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錯誤,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來,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。
40年前的中國,經濟瀕臨崩潰,人民溫飽都成問題,國家建設百業待興,一群不愿意屈服現實的革命前輩勇于沖破規章束縛,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的十八位農民以敢為天下先的精神,在一紙分田到戶的“秘密契約”上按下鮮紅手印,實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(大包干)率先拉開了改革的大幕。而作為農民的子弟,我深深感到大包干給農民帶來的希望和力量,農民從吃不飽到吃飽,再到吃好,僅僅幾個字的變化,卻包含了一代代敢于革新者的辛酸和淚水。回看現在,農民種地不交稅,打糧自己吃,生活水平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。這無不得益于改革開放……
當然,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只是一個開始,鄉鎮企業的突起、取消農業稅牧業稅和特產稅到農村承包地“三權”分置、打贏脫貧攻堅戰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,從興辦深圳等經濟特區、中心城市對外開放到加入世界貿易組織、共建“一帶一路”、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、成功舉辦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等,改革開放的碩果數不勝數,現在我們能走進大學校園,收獲一份穩定的工作,更是改革開放所帶來的成就。自己為生活在這個幸福的時代而感到無比自豪和激動。
回顧風雨兼程的改革開放40年,盡管風雨兼程,但是一個值得永遠銘記的華麗詩篇,中國定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下砥礪前行,創造一個個偉大的奇跡,我為改革開放點個大大的贊!(研發部 王國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