黨務工作科陳剛 制造管理科南仙娥 報道:
剛剛過去的4月份高產攻堅戰,鍛造廠在市場、裝備、制造、機加、人員等一切生產要素皆變的動蕩中打了一場苦仗、硬仗、漂亮仗,奪取了疫情防控安全和產銷超萬噸的雙勝利。截止4月29日,該廠實現銷售10523噸,鍛打11085噸,分別達成計劃的100%和106%,以輝煌的經營成果再次創造了經營史上的新業績。
何以制勝?剖析原因,除了鍛造人無畏艱難、只爭朝夕、頑強拼搏、敢啃硬骨頭的精神和斗志外,最核心的因素就是關注效率、提升效率。一切經營行為圍繞提升效率動腦筋、想辦法、拓思路、抓落地,一切生產資源必須為“提升效率”鋪路搭橋開綠燈,提升效率已成為該廠下達各項指令的重要標準,也成為戰勝一切困難的動力源泉和奪取目標的制勝法寶。
借外力,補短板,實現市場需求保障最大化。該廠4月份軸臂、齒盤機加需求超過9萬件,而U401、U412兩條機加線月平均機加能力最大為5.7萬件,機加裝備和能力嚴重不足。為最大滿足市場,該廠制造管理科拓思路,打破區域界線,積極尋求外部資源進行加工能力補充,確保產能最大化滿足市場需求。4月底,該廠最終滿足了動力總成22個品種9萬余件的市場需求。
以市場需求為坐標,在變動中快速調整、應對。市場需求瞬息萬變,制造計劃也必須緊跟其勢而動,在變中求快求準。四月份,鍛造品種結構、生產數量調整頻繁,制造管理科實時調整看板計劃,及時調整作業程序和下達變更指令,緊跟現場動態,確保市場需求、計劃指令、現場制造的高度統一,避免時間和資源的浪費,確保生產效率最大化。該廠備料車間是各鍛打車間的首道工序,4月份,根據鍛造看板,多次對合并連桿、國五連桿、新品鋁合金、新火炬、U412等零件進行下料數量及節點調整,由于快速應變,全月完成下料164.8萬件、11903噸,分別較2019年同期增加22%和33%,下料效率較2019年同期增加了27%。鍛二車間結合現場實際打靈活戰、機動戰,針對個別機組負荷不滿的情況,重新調配整合人員補充至負荷較重的設備,實施人停機不停,確保人力、裝備、材料資源不閑置,設備24小時開動,彌補了多個品系鍛造能力缺口的問題。
科學組織管控,充分發揮優勢資源效應。通過管理手段將設備優勢得到最大的發揮,是鍛造廠確保制造效率的首選途徑。該廠制造管理科在編制制造計劃時,依據設備特點和優勢進行科學排產,確保設備優勢得到最佳發揮。根據4月生產品種結構和產需情況,按照1#20MN以生產長線穩定品種為主的原則,當月安排品種9個,較3月減少4個品種,此舉減少了品種轉換、工裝調整時間,使得1#20MN當月產出10.9萬余件,創造了該臺設備新的標桿記錄。
千方百計在保證和提高生產有效時間上做足文章。車間輔助人員補充一線崗位、生產輔助人員提前到崗做生產準備、實施設備紅班檢修、針對瓶頸工序、瓶頸設備進行效率改善等,成為了鍛造廠常態化提升效率的重要方法。高產期間,鍛造廠安排模具車間4名班長支援生產車間一線班組,協助抓現場管理、抓效率提升、抓品質改善,為提升有效生產時間創造有利條件;清校車間以提升時間效率為準繩,積極調整人員及班次,持續實施大班生產增加產出,全員加班延點奮戰在生產一線,全月實現入庫9689噸,刷新歷史記錄;裝備管理科與產品研發科協同作戰,通過對鍛二車間2#20MN實施制造工藝及裝備夾料自動化改善,實現了部分零件鍛二出一的鍛造模式,加熱節拍由13秒降至8秒,班產量由2100件增至2600件,正逐步向3000件挑戰。
據悉,5月份鍛造廠又將面臨著生產、銷售雙過萬噸的高產局面,該廠將始終保持開局即決戰、起步即沖刺的戰斗姿態,以“志不求易、事不避難”的干事創業精神,積極推廣應用先進高產經驗,緊盯“效率提升”關口,咬緊 “目標”不松勁,繼續為奪取高產新勝利而全速前進。
(編輯:梁煦倩 校對:余杰 審核:董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