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現在壓床切邊操作輕松多了,飛邊也不要我扔了!我要請我們班組的機器人‘大拿’—— 王師去吃碗牛肉面!” 東風鍛造有限公司鍛二作業部前梁工區 2#20MN(兆牛)機組壓床操作工方鵬難掩喜悅,興奮地和大伙分享著好消息。
壓床切邊瓶頸工序一直是效率提升的關鍵所在,尤其是到了炎炎夏季,高溫作業更是讓人苦不堪言。2025 年,小設備前梁班積極響應公司要求,開展 2#20MN(兆牛)效率提升活動。通過深入現場作業觀察,他們發現操作工需要在嘈雜的機器環境中,不斷重復彎腰動作,這無疑是一項艱巨的工作。面對這一難題,以王師為核心的攻關小組毅然立下 “軍令狀”,決心要兄弟們干活兒輕松一點。
研發自動退飛邊機構的過程充滿荊棘。在模擬夾取飛邊動作時,王師團隊發現機器人手臂的抓取角度與力度難以精準控制,稍有偏差就會導致飛邊掉落位置不準確,甚至損壞設備。為解決這一問題,王師帶領團隊連續一周泡在車間,用不同材質的飛邊樣品進行上百次模擬抓取實驗,詳細記錄每次抓取的角度、力度、速度等數據,最終通過調整機器人的算法程序,找到了最佳抓取參數。
經過三個月夜以繼日的努力,3 月中旬,自動退飛邊機構組裝完畢,并在 2#20MN(兆牛)壓床上線試裝試運行。
4 月 28 日中午,王師站在轟鳴的壓床前,早已忘了午飯時間,看著壓床下料機器人將鍛件放到滑道上,又有條不紊地把飛邊放到滑料板上,他的笑容比窗外的陽光還要燦爛。由他牽頭自主研發的第三代自動退飛邊機構,在經過兩輪試運行后,已成功在 2#20MN(兆牛)壓床投入運行。這個困擾壓床工序多年的高溫、高難作業瓶頸,終于被他攻破。
確認自動退飛邊機構穩定運行后,王師簡單地吃了一碗泡面又匆匆回到現場。操作工方鵬心疼地說:“你把這個難題解決了,我明天早上請你吃襄陽牛肉面!”王師爽快地說:“能讓壓床兄弟們減輕勞動強度,降低高溫作業的安全風險,這碗牛肉面吃定了!”
【供稿:徐鋒】